阜平境内明代内长城探访,长城岭与龙泉关今昔现状
一个冬日的周末,与长城友人探访阜平境内长城岭与龙泉关。
阜平境内的长城,属于明嘉靖年间增修紫荆关以南沿太行山而下的内长城,阜平境内山高谷深,连贯的墙体很少,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长城岭和龙泉关。
按照计划,我们的第一站应该是长城岭,在抵达长城岭之前,铁堡村孤楼是我们意外捡到的惊喜。
抵达五台山收费口,等待与黄教授的车汇合。路上的积雪还很厚,大车很多,就此想找个不碍事又安全的地方休息。掉头回转,行至铁堡村,老丁哥无意看到村子后山上有个方方正正的东西,是庙还是墩台呢?用相机长焦一调——这是墩台。
铁堡村东距长城岭3公里,登上山顶视野开阔,是长城岭关的前哨阵地,村后山上有包砖垒砌的墩台一座,墩台顶部塌毁,尚存旗杆石。古时的军事意义应该是可以迅速传达军情至关城处,以做好防御之准备,所以就此推断,此墩台应为指挥哨楼。
五台山东台顶蜿蜒南下,在五台县与阜平县交界处,就是长城岭长城的所在地。382省道从太行山山脉中穿过,长城岭位于一处山坳,界分山西和河北两省,向西进入山西境内,向东进入河北境内。
长城岭关口前方正在修建一个度假村,已有整栋建筑落成,并新建一尊毛主席塑像。度假村将整个长城岭关围圈在内,正赶寒冬时节工地停工,我们跨过铁栅栏进入,待度假村修好,长城岭恐怕要作为景区售票了。
长城岭关保护状况堪忧,周边环境脏乱差,文化遗产的尊严荡然无存。度假村的修建,也进一步破坏了长城岭关的环境和美感。
1633年徐霞客在《游五台日记》中这样描述长城岭:又直上五里,登长城岭绝顶。回望远峰,极高者亦伏足下,两旁近峰拥护,惟南来一线有山隙,彻目百里。岭之上,巍楼雄峙,即龙泉关上关也。
明代僧人德清有诗这样描述阜平长城岭:策杖烟霞外,重关虎豹林。路当崎曲险,山入寒垣深。惨淡黄云色,萧条落日阴。边笳如怨客,呜呜岭头吟。
而清代严遂成有诗:燕晋分疆处,雄关控上游。地寒峰障日,天近鹗横秋。虎护千年树,人披六月裘。夜来风不止,严鼓出谯楼。
以上的诗句说明了长城岭与龙泉关的关系及两地的重要性,以及自古以来就地势险要。
关口以条石做根基,墙体用大块青砖包砌,石灰固缝,内填土石,也算是就地取材。实地探访过发现这段长城比我们预期中精彩,大条石很长,条石上点缀着简单的纹饰。墙体从关口向南北分别延伸,残破中,气势依旧雄伟,雪后的景象一片苍茫。我们选择从关口向北,沿墙体攀登,有些地段略有坍塌,只得绕行。此段长城没有敌楼,只有下部条石基座上面包砖的墩台。
黄昏之前探访龙泉关。
龙泉关作为明朝内长城一线的军事重镇,西与山西五台县接壤,北靠河北第八大高峰---歪头山,南依驼梁之北驼山,与河北涞水紫荆关、涞源县倒马关、山西盂县固关、娘子关组成京西重要的屏障。
从龙泉镇西侧沿沟北行,至黑崖沟村,有保阜高速上一座高133米被称为“华北第一高桥”的黑崖沟2号桥,传说中为目前亚州第一公路高桥。
明代江西庐山五乳峰僧德清在赴五台山时路过龙泉关,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,概括这座关隘的形势风光,而这一片荒凉的风光正衬托出清公长途跋涉的艰苦行程。“策杖烟霞外,重关虎豹林。路当崎曲险,山入寒垣深。惨淡黄云色,萧条落日阴。边笳如怨客,呜呜岭头吟。”
关内如今还有人家,很大的村子几十户人家,明代应该是个古城吧?村口有这样一段介绍:龙泉关建于明永乐年间,明万历四年重修,呈南北走向,总长1000m,中间是关门,两边马道、战台、敌楼各一,砖石结构。清顺治十一年(1654年),龙泉关由茨沟营(今山西繁峙县)移驻,设参将;乾隆十八年(1753年)改设都司。道光十四年置右哨经制外委一员,马步守兵500名。1956年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碑石上写道:“万里长城龙泉关”,1982年被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。
一日阜平境内长城走访,灰蒙蒙的冬季,却是别样的心情。想起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:我们希望看到彩虹,必须经历风雨;我们要看到美丽的日出,必须登山望远;我们要找到世间最美的风景,必须越走越远;是啊!即使看不到什么景致,只要心中晴朗,世界就会充满阳光。
看!阳光在我们每个人脸上……
以上图文由莲莲拍摄整理,欢迎分享!
敬请关注莲莲的小世界微信公众平台,我把眼中与心中感受到的美丽,与您一起分享……